随着国家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相关利好政策愈来愈多和城市污染程度不断恶化以及能源短缺等情况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已被国家视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迅猛增长。

2016上半年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发展到2015年的35万辆。2016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000辆,销售17000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000辆和12600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000辆和4400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1%和64.2%。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
目前一线“限购城市”仍为新能源销售核心,消费者对政策依赖度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白皮书》显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总体知晓比例仅有53.9%,只有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超过这一平均水平。
在一线城市,受免费牌照以及免购置税、不限行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影响,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明显高于二三线市场。并且根据电动汽车资源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在推广量上,上海以累计推广量5.54万辆居于首位,北京以累计推广量3.59万辆居于第二,而深圳以累计推广量3.44万辆排名第三,在这推广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均为一线限购城市。而且由于限购城市中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较快,致使北汽、江淮、比亚迪等车企新能源推广战略也多集中在这部分区域。目前的新能源车销售的核心区域是限购城市,占到全国新能源车销量的67%,这也是核心市场。
但这样的核心市场的各城市特征是截然不同的,北京的限购挤压私人购买电动车、上海的免牌政策挤压购买插电混动、杭州的城市微公交集中推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市场上的表现都是相当可观的。
上海成为新能源全国销量最大的城市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是销量最大的,这主要还是插电混动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只烧油不充电的技术配置也证明了插电混动的顽强市场生命力和消费认可,上海成为插电混动的核心销售市场。
北京能为新能源销量的核心主力
北京的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成为占新能源销量51%的核心主力。据悉截至目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已经用尽,剩余的申请者明年将优先配置。从北京小客车指标办获悉,本期累计收到个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共11864个,由于今年的个人新能源指标申请已经用尽,加上上一期没有排上新能源指标的3299人,明年15163个新能源指标已经被预订。根据北京小客车指标办的通报,截至2016年10月8日24点,小客车指标办累计收到个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共11864个;有1773家企事业等单位申请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2408个。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的导火索,一线城市的“限购”和“限行”政策确实让很多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让我们看到新能源市场在北京市场的火爆程度。同时,北汽、江淮、比亚迪等车企的新能源战略部署也多集中在限购城市,线下的市场布局也相对多于其它城市。
“骗补”导致的市场“放缓”
经历过“骗补”小插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近几月增速与去年相比有所放缓,但不妨碍其继续前进的步伐。汽车产业节能减耗势在必行,业界普遍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四线城市近期补贴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热再添一把火
从新能源的市场的初期“不看好”到现在市场的“火爆”,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多数体现在一线城市的市场,而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市场似乎还没有完成破冰。主要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公共充电设施配套未能跟上和当地政策并不想一二线城市的那样“诱惑”,不过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些城市开始对充电配套设施的加速布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也逐渐开始进入三四线城市的百姓视野之中。据相关数据表明,嘉兴、乌鲁木齐、连云港、福州、徐州、凉平、宁波等城市陆续落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一连续的举措、布局或许将给本就已经燃旺的“新能源车热”,再添上一把重要的“助燃剂”。
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血”的注入,加快技术的革新
目前据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数量近200家。鉴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越来越多自主车企以及合资企业加快对新能源汽车布局,一些互联网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也纷纷“涌入”造车之列。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千亿级的市场,还将是万亿级的市场。 |